联手创业后,两位肝胆相照的战友再次成为黄金组合


  1. 在中国近6000万退役军人群体中,有这样两位星光熠熠的特殊企业家:在部队时,他们分别任班长、副班长。回乡创业后,俩人继续同吃一锅饭,共举一杆旗,彼此成就、肝胆与共。共同的军旅情怀,相通的战斗精神,凝聚成绳、百炼成钢。
    这两位湘籍退役军人企业家就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董事长陈邦和总裁李力,他们用了二十年时间,从长沙一家小小的医院出发,打造了全球规模的眼科医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00多家医疗机构,市值超千亿。
    “部队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来的人生都有极大的帮助。”身为爱尔眼科“班副”的李力动情地说。
    作为上市公司“班长”的陈邦也坦承,军人退役不褪色,当工程兵时的顽强拼搏、勇担责任的服务精神,协作奉献、不屈不挠的战斗素养,始终是他们奋战在世界眼科前沿,带领企业迈向医疗行业全球化发展之路的源泉与动力。
    640(3)

    挥洒青春和汗血
    1980年代之初,一辆闷罐车军列从长沙启程抵达重庆,17岁的长沙小伙陈邦和李力在火车上相识了。
    长沙重点高中毕业的陈邦悄悄地怀揣着一个“军官梦”,李力则是向往火热的军营生活。到达重庆驻地后,两位小乡恰好被分在了一个新兵连,还是同一个新兵排、一个新兵班。新兵训练时,李力站队首,陈邦站队尾,眼角眉梢成一线。
    重庆歌乐山脚下,他们服役的原成都军区13军,是解放军部队中最擅长山地、高原、热带丛林作战的甲类集团军,有山中猛虎之称。所在的军直属工兵营,分舟桥、爆破和基建三个连,基建连主要肩负军部作战训练保障任务。
    山地部队出来的兵个个嗷嗷叫,李力、陈邦军政素质俱佳,一起分到基建连,李力是班长,陈邦当班副,比学赶帮超,相互配合默契。
    “像湘江这么宽的江面,舟桥连一个小时就可架桥过去。”野战军训练十分辛苦,但年轻时的李力没觉得,“我感觉有技术可学,不亏。”他很新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庆火车站八一隧道开工,李力第一个从山顶垂直降到半山腰,进行人工爆破作业,为重庆市政府的这个军民共建工程开响了头炮。
    这是老兵李力服役的第三年,也是他为驻地家乡建设出的最后一份心力。此刻,已经返乡的战友陈邦还在遗憾,他和战友们手写血书报名参加老山前线作战,可惜自己落了选。
    新兵连的4个长沙籍战友中,陈邦和李力两个人特别聊得来,更为巧合的是,两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李力对这位战友在军营的印象颇好,“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陈邦对这位好兄弟的评价则是“气味相投”。
    班长和班副的黄金组合
    返乡退伍后,这两位战友开始分头创业。1997香港回归那年,陈邦无意中闯入了眼科行业,这是一个全新未开发的领域,他找到昔日搭档、战友李力,力邀他参与。
    看到陈邦真诚的眼睛,李力未作犹豫,便答应了他。联手创业后,两位战友的人生轨迹再次重叠到一起。
    “我们收购了长沙钢厂职工医院改造成眼科医院,同时又与另外一位伙伴在沈阳筹建了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爱尔眼科就这样正式诞生了。”陈邦回忆道。千禧年后,医疗体制改革大幕被拉开,开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把握了体制改革机遇和行业政策趋势,这一役,陈邦、李力如鱼得水。
    “头几年,沿着京广线长沙、株洲、岳阳、武汉等地布局,我们慢慢地把产业摸熟了,各种资源和人脉都有了,越做越顺,后面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沿着航线、地图进行全球布局。” 李力回忆道。
    从第一次参加全国糖酒会、第一次参加眼科学术大会,到第一次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两人都如影随形,吃住行都在一起。无论创业起步还是以后的上市并购重大战略,在企业内部,这对昔日的班长和班副还是运用部队那一套民主科学决策。
    所不同的是,在队伍上时,班长李力主抓军事训练,副班长陈邦分管班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做企业后,两人的角色开始互换。
    在爱尔眼科,“班长”陈邦任董事长负责宏观战略发展,“副班长”李力当总裁主抓企业日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从性格上来说,我们知根知底,有一些互补性。他的格局站位高、视野比较宽,我更注重系统性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力说。
    创业前进路上,凭借着战友间的互相信任和砥砺奋进、军人的顽强拼搏和社会担当,他们推动着爱尔眼科眼健康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规模的眼科医疗连锁集团,并在2009年成功上市。
    640(4)

    “人民军队给予我们创业的动力!”
    因为来自雷锋的故乡,在部队时,陈邦和李力就经常给战友们讲解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潜移默化间,这种基因也融入了创业的全过程。
    “刚涉足这一领域时,我发现老百姓对我们救治眼病患者都深怀感激,有的送鸡蛋,有的送包子、送蔬菜,我打心眼里觉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业。”李力如是说。
    倥偬岁月数十载,从青春勃发到沉稳务实,两位企业家坚守医疗本质,永葆奉献初心,深感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
    他们算过一笔经济账,一个眼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社会为其投入的沉没成本一年在一万至两万之间。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测算,如果治好一个因眼疾而无法释放劳动力的病人,可以为社会减负二十万至四十万。
    为了践行“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光明使命,爱尔开启了全新的公益模式——“交叉补贴”机制,即把一些高端自费项目的盈利,通过慈善捐赠、资助减免等方式,给予特定人群,使更多的贫困人口眼病得到妥善的治疗,享受眼科领域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
    国之交,在于民心通。作为跨国企业集团,爱尔更是把友谊之手伸向国外,将防盲治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输出海外。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爱尔眼科先后八次走出国门,参与“湄公河光明行”“澜湄光明行”“一带一路光明行”等国际医疗援助项目,为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地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当地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和眼健康教育,并免费提供医学验光配镜等眼健康服务,获得公益活动组织者、受援国政府和患者的高度好评。
    自成立以来的20年间,爱尔眼科累计治愈患者上亿人次,2021年年门诊量已超过1500万人次、成功实施眼科手术超过120万台。截至目前,累计支持公益项目600余项,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公益捐赠20亿元,公益服务超过2亿人次,公益手术达100 万台。2015年底,世界银行还连续发表两篇研究报告,盛赞爱尔眼科在中国防盲事业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两位创始人的军人作风,铸就了爱尔眼科每一次的使命必达,提升了中国医疗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人民军队培养了我们,更给予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动力。”历经无数次创业磨难的陈邦和李力坚信,企业只有和人民、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将支持国防成为风尚
    尽管已退役多年,陈邦和李力始终心系着那片国防绿。他们对部队充满深情,对于脱下戎装的战友,满怀尊敬和信赖。这种特殊情感培育了陈邦和李力的担当精神和拥军情怀。
    在解决5万余人社会就业的同时,爱尔眼科每年优先招录退役军人。至今,集团已为超过800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不少人还担任着医院CEO、院长等重要职务。
    在陈邦和李力看来,军队培养了他们,时代成就了爱尔,军人的基因和情怀早已深深融进血脉,他们也理应将回馈人民、军队和社会作为首要责任和义务。
    除带动战友就业外,爱尔眼科还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军队建设。只要是对国防建设意义深远的好事,爱尔眼科便不遗余力发挥眼科专业优势,甚至投入大笔专项资金。
    在爱尔,支持国防建设,已然成为了一种风尚。
    爱尔眼科心系国防,联合全国各地征兵办,至今共开展征兵宣教及视力检查8000多场,发放“军旅慰问金”7100余万元,为5万名应征入伍青年提供手术及医疗资助。此外,爱尔为大陆2万余名幸存抗战老兵免费提供检查及手术治疗,还出资设立了“退役士兵眼健康关爱基金”,逐步将退役士兵眼健康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回首这些年,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爱尔眼科顺应时代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帮扶救助、改革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一切的起点,恰是以人为本、反哺社会的初心。
    今年八一前夕,恰逢爱尔眼科成立20周年,这对战友组合的退役军人企业家,坚守初心再次出发,带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远眺湘江,风帆正满。击楫奋进,爱尔远航。
微信扫一扫
关注爱尔眼科官方微信!
爱眼护眼早知道,还可直接咨询医生